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阿卡波糖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张文鑫;王奎鹏;曹英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7-10.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2
    摘要324)      PDF(pc) (641KB)(183)    收藏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引起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原因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阿卡波糖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卡波糖所致ADR个案报道共计17例;其年龄分布以大于45岁年龄段最多(15例,88.24%); ADR多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70.59%);阿卡波糖所致ADR累及系统前两位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35.71%)和消化系统(35.71%)。结论:应重视阿卡波糖所致ADR,加强用药监测,提高患者用药风险意识,降低ADR的严重程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王晓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39-42.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9
    摘要185)      PDF(pc) (589KB)(173)    收藏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放疗,32例)与观察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与常规治疗,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体质状况[卡氏评分(KPS)]、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38%)高于对照组(62.50%),OS与PFS高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可提升NSCLC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并可较好改善患者体质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浅析转化医学研究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陈颖;侯宁宁;李闻涓;李慧;任晋生;罗兴洪;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1-5.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1
    摘要341)      PDF(pc) (1000KB)(120)    收藏
    本文分析了转化医学的主要作用,研究提出转化医学的6个阶段和5种模式,并对建设转化医学中心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人、机制、平台、政策等是发展转化医学的关键因素。转化医学是一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有利于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闫聪聪;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29-32.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6
    摘要222)      PDF(pc) (687KB)(109)    收藏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和趋势,为患儿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物的处方数据,包括药品的名称、患儿年龄、科室、诊断、剂量、规格、用法用量、抗组胺药的联合应用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应用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第二季度与第四季度抗组胺药用量明显增加; 1~6岁患儿的抗组胺药应用比例最高,约占2/3; 0~1岁患儿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盐酸西替利嗪滴剂,1岁以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用药多采用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联用。结论: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医生要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医院应依据季节变化合理储备抗组胺药,并做好疾病的科普宣传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比较研究
    严珺怡;王尚尧;于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15-20.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3
    摘要289)      PDF(pc) (948KB)(99)    收藏
    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上升,然而作为报告主体之一的公众报告的比例非常低,并且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内容、标准、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使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与英国、荷兰、瑞典、印度等国家从报告情况、方式、内容、数据处理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我国公众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识较薄弱,除此以外,我国并没有针对公众制定专用报告表格,也没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报告方式。其次,有关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处理和有效反馈也急需进一步加强。结论: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宣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报告方式和报告表格,重视报告的反馈,鼓励全民参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药用药交待的标准化模式研究探讨
    罗玉梅, 邹天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1-6.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1
    摘要266)      PDF(pc) (1115KB)(93)    收藏
    在医院药房发药时的用药交待是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但是多数医疗机构的门诊药房并不能实现完善的用药交待。本文对口服中药汤剂用药交待的标准化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完善中药用药交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临床药学服务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陶兴茹;汤昱;裴保方;段彦彦;刘晓玲;马姝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19-22.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5
    摘要161)      PDF(pc) (575KB)(91)    收藏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因支气管哮喘入院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干预组则采用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用药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在第1、3和6个月,患儿哮喘知识知晓情况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评分8分)分别为52.0%、48.0%和54.0%,干预组则达到74.51%、84.31%和90.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使哮喘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与皮下注射对严重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
    胡保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90-93.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20
    摘要215)      PDF(pc) (622KB)(84)    收藏
    目的:对比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与皮下注射对严重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严重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采用间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静脉微量泵入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总用量、血清K~+、Ca~(2+)浓度及预后情况。结果:B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及胰岛素总用量均少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治疗可缩短严重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纠正代谢紊乱,减少低血糖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某院2017~2019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吴桂甫;叶满;伍黎芳;黎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15-18.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4
    摘要146)      PDF(pc) (636KB)(83)    收藏
    目的:研究某院2017~2019年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CLSI 2016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433株,其中以呼吸道标本为主(61.3%),其次为分泌物(25.9%)、中段尿(4.0%)。病区来源最高为重症监护病房(ICU,16.1%),其次为呼吸内科(14.2%)和神经外科(14.2%)。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喹诺酮类、黏菌素、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在60%以上。结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科室,可以采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与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方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产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普通感冒、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用药比较
    匡宇明;张继荣;贺秀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73-76.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17
    摘要252)      PDF(pc) (586KB)(82)    收藏
    目的:针对现阶段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发热类型患者,我们大体分为3类,即普通感冒型、甲型H1N1流感型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型。方法:对这3种类型发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用药治疗,通过病例比较,用药治疗,分别取得不同的疗效。结果:抗病毒口服液针对普通型感冒有较好的疗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较好的疗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不过仍在探索中。结论:目前,在COVID-19患者的用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3种发热类型患者应用的药物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药师对签约家庭医生的老年患者的药学干预模式探讨
    邹绮雯;郑桂梅;王振兴;曹伟灵;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25-28.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5
    摘要132)      PDF(pc) (604KB)(79)    收藏
    目的:临床药师对签约家庭医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分析该用药干预模式的效果及可持续性。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集团下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的年龄为65~85岁的高血压患者共14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有2次上门随访服务,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用药教育。干预组除上门随访外,每2月组织患者参加1次现场药学科普授课活动,共开展6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高血压控制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服用高血压药物种类、数量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药师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对146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高血压控制平稳;干预组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程度、药物储藏的正确方式及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上门回访及定期现场有针对性的宣教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重视及其用药依从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0.3%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影响
    孙绵绵;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81-83.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18
    摘要131)      PDF(pc) (493KB)(78)    收藏
    目的:研究0.3%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感觉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均予以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0.3%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良好率[95.24%(40/42)]与对照组[97.56%(40/41)]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9.51%(8/41),(P <0.05)]。结论:0.3%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感觉阻滞麻醉中效果良好,降低浓度不会影响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药效持续时间,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子痫对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贾晓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37-40.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8
    摘要163)      PDF(pc) (596KB)(76)    收藏
    目的:对重度子痫患者应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度子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应用川芎嗪注射液+硫酸镁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清MMP-2、TIMP2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酸镁应用于治疗重度子痫患者,可降低血压及血清MMP-2、TIMP2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对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陈芳;赵丽丽;柳旎;宋丽;韩旭;吴宗跃;朱平;张伟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10): 60-64.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14
    摘要305)      PDF(pc) (716KB)(74)    收藏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对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旨在指导未来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以期提高患儿获益。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符合条件的105例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1~105为患儿编号,奇数号纳入对照组,偶数号纳入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对比两组治疗前1天、治疗3周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的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的比值(FVC%)]与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FEV1%、FVC%较治疗前1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能有效改善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的肺功能、减轻患儿气道炎症反应,联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血必净注射液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赵紫楠;张碧华;李可欣;吕俊玲;胡欣;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6-14.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2
    摘要175)      PDF(pc) (1408KB)(73)    收藏
    目的:通过对血必净注射液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药学监护,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CRD Web等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独立地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章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百草枯中毒、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有机磷中毒、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面,各研究对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经济性方面,尚无相关经济性研究。1篇Meta分析对血必净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血必净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安慰剂组低。结论:既往证据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在COVID-19中应用尚无试验证据。使用本品时,需注意溶媒选择、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用的间隔、配制后的使用时限以及储存条件。血必净注射液说明书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有待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本院36批次不合格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分析
    樊锐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33-36.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7
    摘要155)      PDF(pc) (701KB)(71)    收藏
    目的:了解本院在验收入库、贮藏养护、处方调配过程中发现的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9年3月本院在验收入库、贮藏养护、处方调配过程中发现的36批次质量不合格中药饮片,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种植不当、采收不适时、炮制欠规范、贮藏不当、养护不力,是导致36批次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论: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要不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加强中药的科学化管理,并逐步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诚信档案,做到饮片质量可追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本院门诊处方CYP450介导常见中成药及其成分相互作用调查分析
    金晓玲;李鑫;周洵;谷晓蕾;马飞;邬蓉;张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21-24.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4
    摘要183)      PDF(pc) (608KB)(70)    收藏
    目的:分析本院门诊处方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介导的常见中成药及其所含成分相互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本院2018年7月~2018年12月的门诊处方,筛选出包含CYP450抑制剂或诱导剂的处方,以代谢酶学理论为指导,以文献及资料报道为基础,分析是否存在潜在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出含中成药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处方3768张,涉及CYP450的相互作用处方共2879张,占比76.41%。其中,与CYP3A抑制剂相关的处方2648张,占CYP450相互作用处方的91.98%;与CYP3A诱导剂相关的处方171张,占比5.94%;与CYP1A2诱导剂相关的处方35张,占比1.22%;与CYP3A4抑制剂相关的处方13张;与CYP2C19诱导剂相关的处方10张;与CYP2C9诱导剂相关的处方2张。结论:本院门诊处方涉及CYP450相互作用的处方较多。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临床医生应根据用药情况避免开具存在有害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处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合胜;安彦川;管利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44-46.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10
    摘要156)      PDF(pc) (520KB)(69)    收藏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治疗Ⅱ、Ⅲ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rbFGF,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积分为(16.08±2.95)分,低于对照组[(21.41±3.99)分,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32±1.98)天,短于对照组[(28.34±2.50)天,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rbFGF治疗Ⅱ、Ⅲ度烧伤患者,能够加快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常规治疗联合胸腺肽-α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俞致贤;霍丽亚;闪海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55-59.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13
    摘要195)      PDF(pc) (662KB)(69)    收藏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胸腺肽-α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P 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胸腺肽-α1较单独使用胸腺肽-α1可明显提高A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痰菌转阴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天麻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
    郭迎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 (09): 94-99.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21
    摘要221)      PDF(pc) (1153KB)(66)    收藏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大鼠均为12只,分别编号1~12号。低剂量组给予60 mg/kg天麻素注射液预处理、中剂量组给予90 mg/kg天麻素注射液预处理、高剂量组给予120 mg/kg天麻素注射液预处理,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127 mg/kg氯化锂腹腔注射,18 h后给予30 mg/kg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期间严密观察小鼠癫痫发作情况,正常饮食,常规护理,于癫痫发作后2 h给予地西泮注射液终止发作,于癫痫发作3 h后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淋巴细胞瘤-2(Bcl-2)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发作潜伏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大鼠大脑皮质中促凋亡因子水平,增加抗凋亡因子水平,可降低体内p38蛋白激酶水平,具有保护脑部神经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