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用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神经系统用药
    孔羽;汪晶晶;路文革;王红丽;代允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12): 5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12.00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C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等脑血流灌注指标和脑白质损伤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70.0%,P<0.05);观察组MoCA评分以及rCBV、rCB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白质损伤评分以及MT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显著改善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增加脑血流灌注并逆转脑白质微结构完整性损伤。
  • 神经系统用药
    吴作敏, 金少举, 王韵旨, 王隆隆, 宁萌, 陈恒文, 王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7): 38-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7.007
    目的:挖掘分析治疗脑卒中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探讨高频中药配伍规则。方法:收集《中国药典》(2020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中有治疗脑卒中功效的中成药处方信息,对涉及中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61种中成药,涉及中药253味,单味药中川芎(31次,50.82%)、当归(28次,45.90%)应用次数最多。应用频率>20%的中药共计26味,以其作为高频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性以温(206例次,43.37%)为主;药味以甘(235例次,35.07%)、辛(228例次,34.03%)为主;归经以肝经(275例次,24.77%)、心经(271例次,24.41%)、脾经(246例次,22.16%)为主;类别以补虚药(106次,22.13%)、活血化瘀药(89次,18.58%)为主。关联性药味组合15个,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形成4个类别。结论:用于治疗脑卒中的中药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益气补虚、平肝息风、安神开窍、清热凉血,佐以健脾利湿、解表散寒。
  • 神经系统用药
    宋语桐, 张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5):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5.002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元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SMA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主要遗传病。近年来,SMA的治疗技术及手段发展迅速,已有药物成功获批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SMA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神经系统用药
    李志, 刘钢, 赵保玲, 冯晓靖, 朱亮, 王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5):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5.004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病例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及其分离株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IPD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类型、分离菌株的药敏特点及患儿预后情况等。结果:共纳入患儿117例,其中男性患儿68例,女性患儿49例,男女比例1.4∶1;平均年龄(5.32±3.71)岁;2岁以下患儿87例(74.4%),5岁以下患儿107例(91.5%);合并基础疾病患儿14例(12.0%);临床类型包括细菌性脑膜炎48例(41.0%),菌血症性肺炎42例(35.9%),无病灶血流感染27例(23.1%);所有肺炎链球菌(Spn)分离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左氧氟沙星100%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高度耐药,耐药率为98.3%、95.6%和92.0%;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美罗培南有一定敏感性,为87.3%、88.6%和63.6%;对青霉素和头孢吡肟部分敏感,为69.6%和57.7%。结论:IPD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12.1%患儿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WBC)异常、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是IPD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PCT≥2mg、细菌性脑膜炎和脓毒性休克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