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物警戒
    浦周芳, 杨玉萍, 蔡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2): 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2.002
    目的:分析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后,本院老年患者使用中选药品的情况,为促进中选药品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院60岁及以上患者在政策实施前6个月(2019年5月~2019年10月)和实施后6个月(2020年5月~2020年10月)使用中选药品与非中选药品相关数据,对使用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实施后,非中选药品的使用量占比由68.35%下降至32.72%,中选药品的使用量占比由31.65%上升到67.28%;非中选药品的用药金额占比由77.85%上升到83.44%,中选药品的用药金额占比由22.15%下降到16.56%;非中选药品的DDDs呈下降趋势,中选药品的DDDs大幅增高;中选药品的DDC下降幅度较非中选药品更明显。结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的使用量大幅增加,DDDs升高的同时用药金额下降,老年患者的药费负担明显减轻,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 药物警戒
    谭新梅, 钟露苗, 王圣华, 谷白玉, 乐艺, 王干, 黎鸠鸠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1): 3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1.005
    目的:通过分析凝血酶冻干粉临床应用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探索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或避免错误用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收集2011~2020年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与凝血酶冻干粉相关的ADR/ADE报告,并对其年度分布情况、患者性别与年龄、累及系统/器官、发生时间、转归、用法用量、溶媒使用等进行分析。检索与凝血酶冻干粉名称相似的药品及其用药途径,针对临床错误用药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结果:老年患者ADR/ADE发生率较高,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与凝血酶冻干粉名称相似的药品共有7种,其用药途径包括口服、外用或注射用药,这可能会提高凝血酶冻干粉的用药风险。结论:临床应加强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在患者用药后随时关注其状态;严禁注射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建议相关企业加强共识,改进凝血酶冻干粉的标识标签和包装设计,加强预防错误用药的培训与宣传,避免凝血酶冻干粉在临床中错误用药。
  • 药物警戒
    张卫娜, 郑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 19(01): 3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2.01.006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数据,针对相关问题为该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归属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的医疗机构上报的ADR352例,应用Excel软件对患者性别、患者年龄、上报来源、药品类型、用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ADR发生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导致过敏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成药占比高;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占75.85%;55.97%的ADR为皮肤及其附件疾病。结论:医疗机构对于ADR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建议相关部门从各环节落实举措、推动工作,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药物警戒
    黄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12): 2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2.005
    目的:分析银杏内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宁德市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3例银杏内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3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45岁及以上患者占96.23%,有48例次(87.27%) ADR发生在用药过程中,ADR累及系统/器官包括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35例次,27.34%)、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23例次,17.97%)、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9例次,14.84%)、心脏器官疾病(14例次,10.94%)、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13例次,10.16%)等,涉及临床表现128例次,其中新的ADR临床表现86例次(67.19%)。结论:建议医疗机构加强银杏内酯注射液的合理用药干预,加大患者用药过程中ADR监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强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及时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王书波, 李峰, 翟洋洋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12):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2.006
    目的:了解呼吸科住院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优化ADR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为标准,收集本院呼吸科2019~2020年发生的ADR报告共7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处理方法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7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1.08∶1,平均年龄(56.03±15.32)岁。其中67例做了停药处理,28例进行了对症治疗;用药2天内发生ADR的可能性最大;发生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中用药最多的是莫西沙星;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疾病和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为主。结论:ADR监测是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优势,对易发生ADR的药物以及易发生ADR的用药时间段做好用药监护,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 药物警戒
    赵世丹, 徐霜, 刘悦, 刘翠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11):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1.004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以期为指导临床和广大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致不良反应(ADR)的病例报道,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致临床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所致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严重ADR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结论:临床应谨慎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做好用药监测,警惕ADR的发生。
  • 药物警戒
    韩姗姗, 程慧平, 安继红, 张永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11):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1.005
    目的: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对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促进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通过CHPS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18例ADR报告,对涉及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和报告主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8例ADR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5~89岁)占比最高(75.84%); ADR涉及用药以抗肿瘤药物居多(24.41%);发生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77.51%);常见的累及器官/系统为皮肤及附件(29.96%),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27.64%);新的、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183例(43.78%);临床医师和护士共上报376例(89.95%),为本院ADR上报主体。结论:本院应加强对中老年患者和静脉给药途径的ADR监测,同时将抗肿瘤药物作为监测工作中的重点。CHPS的应用使得本院临床医师和护士成为ADR上报主体,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景天闯, 张丹, 米婷婷, 刘越, 赵得堡, 杜云辉, 魏简汇, 万里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10):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0.005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医疗机构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卡瑞利珠单抗相关ADR报告,对报告中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联合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处理措施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6例ADR报告,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7~82岁,60岁以上的患者16例(61.54%);严重不良反应15例(57.69%),超说明书用药8例(30.77%),ADR以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最常见(9例,34.62%)。结论:临床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密切关注免疫介导不良反应,避免超说明书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周桂庭, 唐娜, 陈楚瑶, 康亮, 褚庆民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10): 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0.006
    目前临床医生对于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主要关注点为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忽略了血常规监测,未能及时发现全血细胞减少。本研究收集了1例因服用秋水仙碱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而于2021年2月14日入住本院的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建议高龄和可能存在骨髓增生低下的患者慎用秋水仙碱,以避免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 药物警戒
    刘娟, 张晶, 杨艳玲, 王银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9):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9.006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及时判断和治疗药物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8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关于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个例报道。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32例,包括本院2例临床患者和30例文献个案报道。22例药物热发生于用药后6~13天,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8.75天,中位数为10天。14例次仅发热未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12例次伴发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可缓解; 26例次停药3天内体温下降。结论:万古霉素所致药物热不易诊断,临床应用该药时应提高警惕,做好用药监护,及时停用致热药物。
  • 药物警戒
    刘慧, 谢婷婷, 刘源, 杨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9):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9.007
    目的:分析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免疫抑制剂致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不良反应病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Med、Springer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有关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PD-1/PD-L1)抑制剂致T1DM的不良反应个例报道,并对性别、年龄、瘤种、PD-1/PD-L1抑制剂用药、T1DM发生时间、用药方案、T1DM发生情况(包括临床表现、血清C肽值、是否是暴发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1篇文献报道纳入统计,其中有47例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后发生T1DM,发生时间在1~85周,平均时间为11周左右。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2.83±11.47)岁。初期发生以呕吐、恶心、多尿、多饮、口渴和血糖升高等症状为主。结论:PD-1/PD-L1抑制剂致T1DM的不良反应较少且不易发现,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严重,在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 药物警戒
    李明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8):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8.006
    目的:分析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致泌尿道刺激症状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收集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导致3例男性患者出现泌尿道刺激症状。结论: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引起的泌尿道刺激症状通常可以耐受,在停药后可消失。鼓励上报不良反应并及时更新循证证据,将新的不良反应修订到药品说明书中,以更好地促进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 药物警戒
    徐琳, 杨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8):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8.007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量、患者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品种类别,以及药品所累及系统/器官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整理及分析,并对ADR典型病例提出用药建议。结果:374例ADR报告无季节变化规律,2019年发生数量是2018年的43.0%);静脉滴注为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253例,占67.6%);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作,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药物警戒
    邢亚兵, 张淼, 李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8): 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8.008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的发生状况,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本院2017~2019年发生的578例ADR/ADE为研究对象,并对患儿的一般状况、涉及药品种类、高频药品及临床表现、ADR/ADE严重程度、对患儿原发疾病影响、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8例ADR/ADE中,男性患儿比例高于女性患儿(362/216),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降低;共涉及药品12类,98个品种,排名前5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呼吸系统用药、中成药、抗病毒药、甾体激素类药;排名前5的药品为头孢他啶、异丙托溴铵、热毒宁注射液、阿糖腺苷和甲泼尼龙;按ADR/ADE的严重程度指数(adverse drug reaction severity index,SI_(ADR))归类,前5类包括抗癫痫药、辅助麻醉药、抗病毒药、甾体激素及辅助用药;ADR/ADE对原发疾病无明显影响542例(93.77%),造成住院时间延长31例(5.36%),造成永久伤害或危及生命5例(0.87%);超说明书用药导致ADE 75例,其中超年龄给药占比最高(54.67%)。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ADR/ADE,避免不合理用药尤其是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确保儿童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王作荣, 陈萍, 雷文勇, 段三锋, 陈礼梅, 符萍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7): 1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7.003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 药物警戒
    袁世加, 黄回, 冉莎莎, 方庆,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7): 2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7.004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药学科;
  • 药物警戒
    吴桂月, 赵旭, 焦伟杰, 杜蕾, 侯瑞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6): 2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6.006
    目的:回顾性分析红花注射液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ADE)的发生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医院集中监测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所有使用红花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用药监测,填写《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3例患者中有81例发生ADE,给药剂量> 20 ml的ADE构成比为60.49%;给药后1 h内发生ADE的构成比为74.07%。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体重、诊断与ADE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给药剂量≤20 ml与给药剂量60 ml的ADE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结论:应加强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规范红花注射液的临床合理使用,避免超剂量用药。
  • 药物警戒
    张洪波, 赵成跟, 侯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6): 3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6.007
    目的: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常见配伍禁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配伍禁忌用药报道中联合使用药物的pH分布情况。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pH较低的药物合用时会出现浑浊或沉淀,在碱性较强的药液中会使药液变色。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不得与pH较低的药物特别是pH <4.2的药物合用,不得与碱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建议尽量单独使用。
  • 药物警戒
    马贞峰, 徐娟, 贾立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5): 2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5.004
    1例56岁女性患者,主因左下肢疼痛3天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手术麻醉后给予中心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静脉输注后5 min,血压突然降至53/24 mm Hg,气道压骤升至280 mm H_2O。医生高度怀疑患者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输注过敏并立即停止输注,更换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静脉输注。立即启动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抢救90 min后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考虑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 药物警戒
    马换青, 马长兴, 孙博, 张二锋, 李淑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5): 2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5.005
    目的:分析六氟化硫微泡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19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关于六氟化硫微泡致过敏性休克个案报道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个案报道11篇,涉及13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60岁4例,其中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80岁;有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心力衰竭病史1例、肝硬化病史3例。六氟化硫微泡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多在用药5 min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骤降、周身皮肤潮红; 4例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过敏性休克发生后给予吸氧、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有6例治愈、7例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史患者静脉注射六氟化硫微泡时可能更易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
  • 药物警戒
    张淼, 马姝丽, 闫聪聪, 李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5): 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5.006
    目的:分析我院患儿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5年2月到2019年12月使用头孢他啶致99例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原发疾病、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处理措施、转归状况、程度分级等进行分析。结果:99例ADR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0~3岁患儿比例最高(占51.52%),患儿原发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占74.75%),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泵入和静脉滴注(占98.90%),ADR主要发生在用药3天内(占65.66%),ADR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89.90%),发生ADR后主要采取停药加对症处理(占64.65%),ADR未对患儿病程造成明显变化。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他啶在患儿中引起的ADR,注意监测患儿用药后状况,警惕严重ADR的发生,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支晓慧;周涛;刘化学;邵琬迪;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4): 1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4.004
    1例70岁女性患者,因近1个月频发心悸入院,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发生便秘。经仔细询问患者,诉10年前曾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发生便秘,自行停药好转后再次服用,又发生便秘。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史,考虑便秘是由阿司匹林引起,遂停药。停药后患者便秘逐渐消失,未再出现。提示临床需要注意该药引起便秘的不良反应。
  • 药物警戒
    邓昕;王丽;周淑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3): 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3.004
    目的:探究本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上报的15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品种、临床表现以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50例病例中,男性患者(83例,55.33%)较女性(67例,44.67%)多;<10岁(28例,18.67%)以及70~80岁的患者(25例,16.67%)较多;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的病例数(80例,53.33%)最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58例,38.67%),其中头孢唑肟占比最大(17例,11.33%);不良反应以引起皮肤及其附件不适最为常见(42例,28.00%)。药物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治愈者104例(69.33%)、好转46例(30.67%)例;不合理用药因素,药物剂量不合理(66例,44.00%)、不符合抗菌药物使用指征(38例,25.33%)、药物选择不合理(46例,30.67%)。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有待增强,同时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与控制力度,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警戒
    吕品;王亚芹;赵宁民;马培志;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3): 26-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3.005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所致不良反应的表现及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7月本院使用伏立康唑的病例,并对其中直接因伏立康唑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信息进行汇总。结果:63例患者因使用伏立康唑出现肝功能损伤、视觉障碍、幻觉等不良反应,其中19例出现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畏光等,停用伏立康唑或者更换伏立康唑剂型后均得到缓解。结论: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尤其在用药初期应充分警惕其导致的视觉、精神行为异常等方面的不良反应,确保其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卢旗旗;阎玺庆;王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2):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2.004
    目的:分析舍曲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年1月~2020年6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舍曲林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中舍曲林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共计60例不良反应病例。舍曲林不良反应主要以女性、青壮年(15~44岁)、老年人(≥65岁)为主;不良反应多于用药10天以后发生;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舍曲林所致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且多为迟发型。在使用舍曲林时,应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好跟踪随访和记录,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药物警戒
    吕亚新;陈文举;范攀越;吴先伦;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2):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2.005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报道的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主要累及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29.4%)、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14.3%)、呼吸系统损害(14.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8%)、神经紊乱(10.1%)。结论: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可将损害降至最低。
  • 药物警戒
    金宏;付莉娜;许静玉;吕昂;陶巧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1): 1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003
    美国注射剂标签安全性信息和中国存在较多的不同之处,值得国内标签设计者学习借鉴。本文将中美两国注射剂标签实例按照设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两国注射剂标签信息的不同之处,为完善我国标签规范化管理和格式要求提供参考,为国内注射剂标签设计提供实例参考。
  • 药物警戒
    王俊苹;张剑春;杜健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1): 2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004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的安全性管理措施改善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的高危药品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20个高危药品。对照组为2018年5月~2018年9月,所有药品均未采取高危药品安全性管理改善措施;研究组为2018年10月~2019年5月,所有药品均采取了高危药品安全性管理改善措施。比较两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度以及管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视度。结果:研究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9.17%,P <0.05)。结论:采取高危药品安全性管理改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保障临床高危药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药物警戒
    王奎鹏;曹英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 18(01): 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1.1.005
    目的:分析康艾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检索词"康艾"和"致"或"引起"或"过敏"或"不良反应"组合搭配,检索2004~202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康艾注射液导致的ADR病例,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康艾注射液导致的ADR个案报道共计12例;其年龄分布以大于45岁年龄段最多(9例,75%);多发生在用药后的4 h内(75%);康艾注射液导致的ADR累及系统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11%)、全身性损害(27.78%)和心脑血管系统(19.44%)。结论:应重视康艾注射液的ADR,加强用药后4 h内监测,提高患者用药风险意识,降低ADR的严重程度。
  • 药物警戒
    吴颖雄;季宝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12): 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0.12.004
    中药饮片对中医临床疗效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中药饮片质量不容乐观。以此为背景,本文首先讨论江苏省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再从中药饮片治理角度分析江苏省中药饮片治理中存在部门间缺乏协作、中药饮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以及社会自治机制失灵等问题,最后提出建立长效协作治理机制、提高中药饮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快行业协会改革以及提升公众参与中药饮片治理效果等对策。
  • 药物警戒
    江洁;张红香;张鹏;赖永全;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12):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0.12.005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急诊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了解门急诊UTI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UTI门急诊处方810张,统计UTI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各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合理用药情况,分析门急诊UTI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810张处方中,男性273例(38.72%),女性432例(61.28%),UTI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20~30岁的人数最多(占26.38%);用药频度(DDDs)前5位的是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地尼胶囊、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头孢克肟干混悬剂;不合理处方109张(13.46%),涉及遴选的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用药和超说明书用药等。结论:本院门急诊UTI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本院门急诊处方审核,促进本院UTI用药更加规范化。
  • 药物警戒
    张文鑫;王奎鹏;曹英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10):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2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引起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原因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阿卡波糖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卡波糖所致ADR个案报道共计17例;其年龄分布以大于45岁年龄段最多(15例,88.24%); ADR多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70.59%);阿卡波糖所致ADR累及系统前两位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35.71%)和消化系统(35.71%)。结论:应重视阿卡波糖所致ADR,加强用药监测,提高患者用药风险意识,降低ADR的严重程度。
  • 药物警戒
    邢玲;李桃英;李志业;冀建伟;袁博;徐臻;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10): 1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0.10.003
    目的:分析抗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症状、类型及转归、严重ADR治疗结果及转归等项目,对133例妇科恶性肿瘤所用化疗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133例ADR均静脉滴注给药,平均年龄为(56.21±9.43)岁,以≥50岁患者居多,涉及紫杉醇和铂类5种药品,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所致ADR最多(80例,60.15%)。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分别为32.37%、26.28%、25.32%,经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应加强妇科恶性肿瘤所用化疗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物警戒
    严珺怡;王尚尧;于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 17(09): 1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0.9.003
    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逐年上升,然而作为报告主体之一的公众报告的比例非常低,并且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内容、标准、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使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与英国、荷兰、瑞典、印度等国家从报告情况、方式、内容、数据处理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我国公众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识较薄弱,除此以外,我国并没有针对公众制定专用报告表格,也没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报告方式。其次,有关部门对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的处理和有效反馈也急需进一步加强。结论: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宣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报告方式和报告表格,重视报告的反馈,鼓励全民参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