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及处方管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药品及处方管理
    代海峰, 李佳俊, 康纯鑫, 贾蓓, 辛小娟, 阳成, 刘成伟, 唐君, 陈潇迪, 黄文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3): 92-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3.015
    目的:对重庆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监测。方法:利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提交的重庆某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标本,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共收集来自腹腔、呼吸道、尿路和血流感染患者的950株革兰阴性杆菌标本。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3.37%、18.63%、14.11%、10.84%。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5年内变化较小。而肺炎克雷伯菌在2017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2016年明显上升,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2019年降至20%以下。此外,不同感染部位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尿路感染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黏菌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然而在腹腔和呼吸道感染中,其耐药率大多数超过50%。对于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目前可选用的常规抗菌药物较少。结论:该院2015~2019年期间革兰阴性耐药菌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而鲍曼不动杆菌无论是否为特殊耐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很高,有待于持续监测并结合临床实际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 药品及处方管理
    马伟峰, 王彩莲, 刘青蓝, 黄春芝, 赵庆贺, 任艳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3): 101-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3.0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南省某医疗机构儿童家长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医疗机构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0~12月在河南省某医疗机构对住院患儿家长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横断面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89名受访者中,家长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情况总体良好,性别、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障状况、子女数量、月收入和居住地与家长抗菌药物知识得分的关系最为密切(P<0.05)。家长对抗菌药物使用态度总体合格,其中月收入、性别、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障状况和年龄是影响家长抗菌药物态度得分的因素(P<0.05)。家长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总体表现良好,其中影响家长抗菌药物行为得分的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与儿童的关系和医疗保障状况(P<0.05)。结论:尽管该院儿童家长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持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但仍有部分家长对抗菌药物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误解。建议该院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家长抗菌药物知识的宣教,促进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药品及处方管理
    林翼旻, 张纾, 张玲萍, 黄榕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2): 122-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2.020
    目的:分析银杏内酯注射液致过敏样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省2004年1月~2023年2月期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引起过敏样反应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临床表现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48例ADR报告,其中男性130例,女性218例,男女比例为0.6∶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272例,78.16%);ADR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过程中(302例,86.78%);348例ADR报告共涉及临床表现622例次,累及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247例次,39.71%)、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209例次,33.60%)等,其中新的ADR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333例次,53.54%),已知ADR主要表现为潮红、眩晕、恶心等(289例次,46.46%);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患者痊愈(112例,32.18%)或好转(236例,67.82%)。结论:临床应加强银杏内酯注射液的用药监测,用药过程中需重视其引起的ADR并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品及处方管理
    游正琴, 高增杰, 王俪瓯, 汪石丽, 宋红, 覃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4, 21(1): 104-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3327.2024.01.017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剂致皮肤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熏洗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某院骨内科5个治疗病区住院期间使用中药熏洗剂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ADR的发生情况、症状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该院骨内科5个治疗病区住院期间使用中药熏洗剂治疗的患者共2894例,其中75例(2.59%)患者发生了ADR,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患者开始使用中药熏洗剂至出现ADR症状的最短时间为用药后6h,最长时间为用药第4天,中位时间为2.3天。出现单纯皮疹者31例,皮疹合并皮肤瘙痒者39例,皮肤破溃者5例,未发生严重ADR,经停用中药熏洗剂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中药熏洗剂易引起皮肤ADR,在使用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筛选、排查发生过敏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加强对中药熏洗剂致ADR的监测和预防。